据了解,用3D技术打印一个手指大、金属制的人体模型,价格为3000元左右;而同样的模型,采用手工打造,价格不会超过1000元。
应用于民用消费的3D打印,主要是桌面3D打印机,也以打印模型为主。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是这一市场对于消费者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3D打印要输入一套数据(参数),那么意味着用户还要自己设计模型和3D数据,这对于用户而言是一项较费劲的事。“民用3D打印,我们用得上的概率很低。” 业内人士邹道宏表示,如果使用便捷、材料方便、速度快,那么3D打印推广到民用市场便会相对容易。
对于上述工业和民用市场遇堵的状况,邹道宏表示,这与国内企业的生产结构有关。美国3D打印推广很火热的原因在于,美国是一个靠设计为主的国家,以硅谷为主的创新型企业,其新产品设计速度非常频繁,因此对3D打印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国内产业发展的情况是制造业、仿制生产类企业居多,国内的设计类企业比较欠缺,创新能力弱。
从本质上看,两国的工业结构不同,在美国很受用的3D打印可能在国内应用并不会那么顺畅。应用于打印样品模型的3D打印机目前在国内并不能实现本土化。可能10-20年之后,3D或4D打印会比较流行。
商业模式待考
目前从事3D打印的主要有三类企业:一是设备生产商或代理商,二是耗材供应商,三是设备租赁商或3D打印服务商。然而现实却是,最不为投资商所看好的3D打印外包服务业务发展最好,也是眼下3D打印业务盈利最好的方式。
一些生产3D打印设备或者代理3D打印机的企业,在销售设备的同时,也在做3D打印服务业务。而令记者惊奇的是,这些企业的盈利模式不是来自于设备销售,而是来自于其兼职的3D打印服务业务。
苏州3D中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今年年初,不过其在前几年已经涉足于3D打印业务。目前公司的销售额主要来自3D打印服务业务,每年服务销售额就达到几千万元,而其3D设备销售情况并没有这么好。
对于兼职业务赚钱、主营业务不振的情况,公司负责人张某坦言,我们做3D打印设备,是为了提前市场布局。3D打印产业要发展,首先必须要用到设备和材料。未来3D打印设备的市场空间一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