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 频道

西通杨雨生的“小目标”3D打印超越西方

  【IT168 资讯】王健林的“小目标”论提出来后,被很多人揶揄,若不是断章取义,其实无论“小目标”,“大目标“,只要执著奋斗的人,都是充实而令人尊重的,本期栏目的主人公是珠海西通电子有限公司兼芜湖西通三维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杨雨生,让他来聊聊西通不同寻常的3D创业故事。

西通杨雨生的“小目标”3D打印超越西方

  珠海主城的西部原来是该市开发最早的工业片区,由于制造型工厂大量迁往郊区,前山遗留的厂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写字楼宇和商店填满,在一片林立的工业大楼的中心,竖立着一栋7层灰白色旧楼,珠海西通就在这里,需要走五层楼梯才能来

  “实在抱歉,由于我们的制造部门和部分研发正在迁往芜湖,事务性的杂物千头万绪,最近确实非常忙” 杨雨生整理着桌面,一边道歉。

  由于发展迅速,西通的3D打印机业务近年来急剧扩张,出口的3D打打印机已经从13年的每月十来台增长到现在的3000台,原来的拥挤的珠海前山厂区已经无法满足产能,西通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1000公里外的安徽芜湖建立了面积达一万平方的新研发生产基地,新的厂区可以达到5000台桌面3D打印机和500台工业3D打印机的月制造能力。

  不用手机的CEO

  在未与这位和善的70后创业者正式碰面前,关于其没有个人联系电话、不用手机的习惯让笔者生疑和困惑。

  在访谈中,杨雨生也谈到了自己的考虑:

  他解释到,我不希望自己的时间被碎片化。很多时候,把手机留身边,总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被打扰,而面对接收到信息进行地回复又必须是情理之中的事,索性没了手机更自在,透过办公电话或亲人还是能找到我的。

  他不好意思地补充,这算是将时间留给了自己,把麻烦推给了别人,不用手机近十几年了,我早已习惯。

西通杨雨生的“小目标”3D打印超越西方

  IT界的连续创业者

  创立于2004的珠海西通比起当下移动App,O2O等小鲜肉企业算得上是创业老兵了,可是这家以2D行业立足的公司在创始人杨雨生的努力下,出人意料地快速崛起3D打印领域,成为未来这个新兴行业的技术领先者。

  1993年大学毕业后,来自江西的杨雨生选择了珠海。有朋友问他为什么去珠海,不去北京和上海?理由很简单:当时的珠海可是全国炙手可热的经济特区,他还向往广东人的冒险精神:如果广东人和上海人的口袋里各有100块钱,然后去做生意,那上海人会留50块钱作家用,另外50块钱去开公司;而广东人会再向同学借100块钱去开公司。

  凭着执着和努力,杨雨生终于在珠海安定下来。1996年5月,进入珠海的国企格力工作。两年后,凭着熟练的英语能力,被派往美国分公司做销售,辗转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奔波的日子是艰难的,他后来“不太精湛”的厨艺,就是那段日子“苦中作乐,无师自通”的见证。

  留美工作四年后,眼见互联网革命在硅谷兴起,杨雨生萌发离开那里,回国创业的念头,,在当时他已经熟悉美国的文化和市场,于是, 和几个旧同事一起创立一家从事2D打印耗材业务的公司。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在美国直接销售,建立品牌的厂商。

  2004年5月,怀揣互联网梦想,已经32岁的杨雨生决定自立门户,创办西通公司。“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未来该靠什么,当时只天真地以为只要模仿硅谷的模式就能成功,于是东拼西筹了100万元成立了一家以网络检索中药药材以及信息服务的网站,一年后,资金耗尽网站倒闭,遣散完软件人员后,为了生存,公司只好回到熟悉的传统的打印耗材业务等待时机。

西通杨雨生的“小目标”3D打印超越西方

  五年后,杨雨生有机会前往美国MIT考察,当他第一次见到了一台处于试验阶段的原型制造机后,激动不已,决定全力投入这项新业务。研发国产首款3D打印机,困难马上接踵而至,2010年,3D打印技术国人闻所未闻,相关软件,硬件专业人才极度缺乏,更别说供应链了。

  为了有效地理解相关的嵌入式软件,离开校园十多年的杨雨生从新自学起了编程语言,长一年的通宵达旦后,这个财会专业毕业的门外汉居然能够熟练地C++编写程序。

  2014年5月,也就是3D打印项目运营四年后,西通开始正式融资。当时,一个企业融资,要么有市场,要么有好的盈利记录。但对于西通来说,融资的唯一优势就是“技术”。2013年左右,3D打印泡沫论风行,美国3D System,Stratsys,成立10多年,营业规模也才不到10亿美元,3D打印被嘲笑是长不大的孩子,富士康郭台铭甚至扬言:如果3D打印有用,郭字要倒过来写。

  杨雨生最苦的日子是2013年4月。因研发投入过大,市场迟迟没有启动,资金只进不出,公司几乎导致断粮,被迫暂停部分新型设备的开发。随后又出现人事震荡。

  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也曾心灰意冷。但友人的鼓励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相识多年的朋友说:谁的人生不遇到困难,坚持一段就一定能过去,实在不行从头再来,有些失败就是塞翁失马。

  杨雨生认为,虽然3D打印产业目前处于婴儿期,但我们执着去探索和发现。一定会迎来硕果丰收的喜悦。

西通杨雨生的“小目标”3D打印超越西方

  传统巨头Makerbot,3D System,Stratasys 行将被超越

  面对各界对3D打印的乐观预期,但近一年来美国所谓龙头坏消息连连---由于并购Makerbot带来的9.1亿美元资产减计2015年11月Stratasys公司宣布净亏损飙升至9.83亿美元!该公司第三季度才售出了5467套/台3D打印技术和增材制造系统。还不到珠海西通的80%。再看另一巨头3D Systems,今年迄今,该公司股价下跌68%。过去12个月下跌72%,10月总裁兼CEO辞职。

  “公司高层享有高额红利,仓促收购的公司拼凑在一起导致公司的管理失调,吞并后的公司优异管理人员和尸位素餐,官僚主义严重,内部创新乏力,导致在3D打印市场技术都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两个先发企业同时失步。”杨雨生评论,“再过10年,3D System、 Stratasys会成为3D打印时代的恐龙。”

  中国的3D打印技术正在弯道超车

  针对国内流行的观点:中国3D打印技术相对国外还很落后,大多处于模仿阶段的嘲讽。“尽管形式上我们是通过学习吸收,但是,我们对消化后的创新速度远远超过了西方公司。”杨雨生说,“西通在2014年开发第一代光固化3D打印机时,配套的树脂只能进口,国内根本没有这种技术,一年后的今天,国内的专用树脂质量已经超过了进口货。还有,3年前金属工业3D打印机还是全球德国仅有几家厂商专有的白雪公主,而现在有能力研发商业化的中国企业包括西通在内达5到6家”

  “我们一直在膜拜这些巨头,认为3D SYSTEM EOS等进口产品好过国产货,譬如,点光源扫描技术是现行3D打印主流方案的核心技术,它包括了SLA,SLS,EBM在内,珠海西通从2010年开始进行点光源扫描技术的研究时借鉴了美国公司的方案,但数年过后,我们在15年北京推出的新一代点光源扫描操作系统RiverOS,无论在功能上,算法上都超越了国外现行的各自分离的解决方案。”

  杨雨生还介绍:River OS将基于于云计算和IT安全技术开发的,当前许多打印软件需要经过复杂的环节,生成打印代码不兼容计。西通希望改善这些设计,“蓝光英诺血管3D打印机问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生物3D打印肝单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3D打印新技术上正在快步迈进。全球范围看,现有技术都是未来的冰山一角,中国的3D打印技术正在对所谓的先进国家弯道超车。”

西通杨雨生的“小目标”3D打印超越西方

  10年内,中国将在3D打印的研发、应用、市场个领域占据全球最大份额

  虽起步较晚,但自2011年后,我国3D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最近3年,国内规模几乎每年翻番,2012年还不到10亿元,2014年已超过40亿元,其增长幅度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据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2016年有望突破100亿元,2018年有望突破200亿元,2014-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4%,届时中国或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但是当前3D打印技术的第一个阶段还没有走完,在国内包括世界上,3D打印的应用率还很低,未来前景广大。未来十年是中国3D打印各领域创业的黄金十年,如果说要提一个目标的话,我们希望在3D打印技术上5年内超越西方”。

  3D打印应用推广的困难-三维建模

  由于打印前期的3D建模方式众多,从以Pro、UG为代表的机械类设计软件,至Rhino、Alias为主的工业设计类,以及3DMAX、MAYA为代表的CG设计类软件,约10余种,且每种软件的应用范围与普及度相当。虽在后续导入时可使用统一的STL/OBJ格式,但其表达的3D模型功能单一、缺少渲染等缺点远不能满足3D打印的发展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3D打印机操作系统对各种技术的识别率与打印文件兼容性也成为3D打印推广与应用的硬伤。而据了解,Microsoft、Autodesk等上游技术公司也正在积极推进信息更加全面、兼容性更强的3D打印文件统一格式。

  正如杨雨生所言,现在谈3D打印技术的工业革命为时尚早,但不可否认,它的引入正在使一些细分产品领域的制造方式发生颠覆式的改变。

西通杨雨生的“小目标”3D打印超越西方

  南北方的创业,融资环境差异该如何平衡?

  与常见的智能硬件产品研发不同,3D打印技术在软硬件技术积累、耗材等的前期资本投入量更大。杨雨生担言,在前三年的基础研发阶段,公司主要靠前身的2D打印机业务的盈利维系,先后共投入约1500万元,直到2013年中期实现小规模量产,外界资本才开始陆续进入,现已完成由湘河资本领投的2000万元B轮融资。

  谈及南北创业环境的差异时,杨雨生结合自身经历有感而发,虽然南方硬件创业团队有着更厚实的产业资源支撑,但相比身处文化与创业环境更加浓厚的北方团队,在股权招募过程中仍相对困难。

  待理念已经转换成产品,此阶段的投资确实更靠谱,但与此同时,这样的方式也让创业团队承担了过多的创新创业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当地创新力量的发展。

  杨雨生就在南北两地创业差异坦言,以北方的高校资源与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依托,创新创业在北京更易于形成群体文化,信息交互与宣传造势方面也更加高效,愿景与梦想是其创业的初衷;

  而在南方,受“华为”、“大疆创新”等为首的科技公司风格影响,初创团队更多以营利与创收为目的,埋头做产品,潜心搞技术,产品落地才是创业的出路,而其过程也更加孤独与艰辛。

  当然,无论是“抬头仰望星空”的高度与前瞻性,还是“闷声发大财”的实干与专注,在创业过程中都缺一不可,冲破所处环境的限制,高效地进行资源组合配置,在埋头赶路的同时不忘及时调整方向,才能避开乱坑,更快地达成目标值。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