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 频道

杭州亿帆3D打印机技术助力生物工程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研究所教授徐铭恩和团队研究的“生物3D打印机开发”项目攻克了活细胞打印技术。不过这台生物3D打印机只能打印出软骨组织、肾细胞,尚不能实现活体器官打印。

  3D打印技术促使世界产生变化的可能性明显,传统制造业形态、社会生产结构未来会是怎样的?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杭州亿帆3D打印机技术助力生物工程

  因将材料逐层添加结合制造成型,3D打印技术最初被称为“添加制造技术”。直到1996年,“3D打印”这一称谓才被首次使用,并因其通俗易懂被广泛熟知。3D打印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有效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并降低损耗,近30年来日渐成为最受人们期待的先进技术,相关研究者也在3D打印设备和打印材料改进方面开始了孜孜不懈的探索。

  1984年,第一台3D打印机在美国诞生。1986年,第一家生产3D打印设备的公司在美国成立。2005年世界上第一台高精度彩色3D打印机面世,同年,一项名为“自我复制机”的项目开始,研发通过3D打印机本身制造另一台3D打印机。

  在中国,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积极从事该领域的研发工作。徐铭恩告诉记者,他们团队所研发的生物3D打印设备将为生命医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及医生提供实验室工具,于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虽然目前这套设备还无法实现活体器官打印,但其活体细胞打印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徐铭恩介绍,目前国内已有几所高校从事生物3D打印设备和材料研究,这其中,清华大学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研发技术走在前列。

 

1
相关文章